偶然间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文章《宣化上人:“恒顺众生”不是顺着众生》,我对佛学并不了解,只是好奇随手翻翻,但是文章里的这句话,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恒顺众生,是顺着众生的习惯,又要把他从逆流中救出来,这叫恒顺。怎么说从逆流里头把他救出来呢?因为众生都是颠倒的,颠倒就是逆流。好像水往东流,你从东往西那么摆这个船,这就叫逆流。你若是顺着众生就不能成佛,你若是想成佛就不能顺众生。
在我看来,解决实际问题常常要用到“恒顺众生”的道理,也即在尊重他人的习惯的同时对之进行“合理”引导。在生活中,我观察到的几个例子:
-
在工作中,为了提高效率,需要对同事“已经习惯”的既有流程进行改造。然而,新流程的熟悉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可能反而导致效率不升反降。如果在新流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既有流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不但能让新流程的实施变得方便,由于同事能够快速直观地感受到工作效率的提升,也能让组织者的工作开展变得更加容易。
-
和别人沟通交流时,要尽量照顾受众的知识水平和语言习惯,说别人听得懂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才能让交流事半功倍。
-
相比较于需要厚达数十页操作手册的早期手机,iPhone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类感知的本性——追求直观,于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墨菲定律”——可能发生的事就一定会发生——也可以这么来理解:如果某件事情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要用A方式去做(可能发生的事),但是由于某种原因非要拧着习惯按B方式操作才正确,那么一定会有很多人做错。
-
一个程序语言或一个软件工程所谓“好的”设计标准成千上万,但是如果非要浓缩为一句话,那么我想应该是“尊重习惯和天性”。
最后胡侃两句,用“水”的方式来“做事”是我比较喜欢的:
-
借势引导: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 —— 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尽量照顾和尊重他人的既有习惯和人类的直觉感受;
-
柔和渐进:水可以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改变,但是其一碗水本身却很柔和 —— 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渗透式地去改变和影响事物,也可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