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

谭显英

2020/03/31

一年前,益辉兄的那篇《共情过度》引发了我的共鸣,这些日子感触更深。

可能是遗传的原因(我父母、我那刚满三个月的闺女都如此),我自己性格中有着急躁和火爆的一面,而且非常敏感(当然,往好了说就是观察力敏锐),遇到不舒服的事情,时常感觉五脏六腑都会紧绷。与此同时,我也有着强烈的同情心。正因为我能强烈地感受他人的感受,在工作中,我总是极力地想去帮助他人,极力地想把手头的工作做好,以避免给他人带来麻烦。

我天真的以为:

  1. 你耐心地解释原因和指导他人、做出各种工具帮助他人 ↩️
  2. 你能力不断提高、他人能力不断提高 ↩️
  3. 你解决问题速度更快、他人也可以自主解决问题了 ↩️
  4. 你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现实却是:

  1. 你耐心地解释原因和指导他人、做出各种工具帮助他人 ↩️
  2. 你能力不断提高、他人觉得你脾气好且能够解决问题还越来越快 ↩️
  3. 你解决问题速度更快、但手头的事更多、找你的人更多 ↩️
  4. 无穷的琐事消耗了你全部的精力和时间 😱

人的惰性很强,能够坚持学习和进步的不多。而且,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只是个工作,应付过去就好——既然能找你,为何还要靠自己?那份“溺爱”和“不必要的责任感”让你总是去肩负那些“本不属于你的责任”,到头来除了锻炼了你自己,真的有太多意义吗?

几年前我引过一篇文章叫《爸爸,你为什么再也不笑了》1,讲的就是极端共情的恶果。他是一个真真的好人,可他也同时是一个无比悲惨的人。

当然,正因为性格中有那难掩的“急躁和火爆”一面,我还不至于变得如此“无比悲惨”。但重新读了一遍,似乎又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1. 作者提到他每次把邮箱关掉后就会感到手痒难忍。我注意到自己也有不停刷新GitHub通知的冲动,这可不是健康的行为。 ↩︎